随着人类基因测序的发展、生物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及大数据管理新工具的出现,精准医疗作为一种考虑人群基因、环境、生活方式和个体变异性的疾病早期发现与治疗策略的新兴方法,为肺癌诊疗管理带来了巨大变革。
面对肺癌居高不下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早期诊断能显著改善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研究显示,IA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66%,而IIIA期只有23%。一项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开展的大型随机肺癌筛查研究(NLST研究)显示,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能够帮助患者早期发现肿瘤,从而明显降低死亡率。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对于直径1~3厘米的结节,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达71.1%。
除了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疗的多个环节都也显示出了重要的临床价值。《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首次规范了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疗流程中的应用,尤其强调了两个环节:一是在患者确诊和进行肺癌肿瘤分期时,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该患者适合手术为主还是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二是在后期随访中,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提示患者是否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最新的荟萃分析表明,ProGRP是辅助诊断小细胞肺癌(SCLC)的良好指标,汇总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4%和94.5%,汇总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此外,ProGRP水平还可作为SCLC患者化疗过程中监测疾病进展的有效指标,帮助临床医生判断SCLC患者的疾病状态。未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ProGRP水平在化疗第一周期后下降明显,提示化疗第一周期后的ProGRP水平可帮助排除疾病进展(基线ProGRP>100pg/ml的患者)。连续监测两个化疗周期的ProGRP变化值还可进一步增强预测价值。
研究结果意味着以后判断SCLC患者的疗效有可能不再单纯依赖于大型CT仪器检查,通过监测ProGRP水平就可以帮助判断部分患者的疗效,既节约了医疗成本,也能降低反复进行CT检查给患者身体带来的副作用。
(信息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