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公众号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重复接种灭活疫苗减弱突破性感染后对Omicron的中和抗体活性
发布时间:2023-02-07 16:43: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联合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研究发现,接种2剂灭活疫苗或3剂灭活疫苗的人突破性感染BA.2后,针对新冠原始毒株的中和抗体水平相当,但接种3剂疫苗者针对Omicron BA.2、BA.4和BA.5的中和抗体水平反而显著下降。表明重复接种灭活病毒疫苗(第三针加强接种)会增强对原始毒株的强烈免疫反应,但会降低对新毒株(Omicron)的免疫反应。
这种新冠灭活疫苗诱导的免疫印迹,可能反映了流感领域中的抗原原罪(original antigenic sin)学说——免疫系统建立了针对某个抗原的免疫记忆后,再遇到一个新的类似抗原时,会优先激活针对之前抗原的免疫反应。因此,在设计后续疫苗接种和加强接种策略时,应仔细考虑免疫印迹的问题。
     据统计,自2021年初国产新冠疫苗上市以来,我国约91%人群完成两剂疫苗接种,53%疫苗接种人群接种疫苗加强针。2022年3月至6月期间,上海有63万人感染Omicron BA.2毒株。
     BA.2毒株在S蛋白中有29个突变,其中16个在RBD区域,导致其对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的逃逸。该研究测试了接种2剂或3剂灭活病毒疫苗后再感染BA.2毒株,对中和抗体对抗原始毒株、BA.2、BA.4及BA.5的活性变化的影响。
      研究收集了上海地区135名BA.2毒株感染者的血清样本,在感染BA.2或突破性感染BA.2前,24人从未接种新冠疫苗,56人接种2剂灭活疫苗,55人接种3剂灭活疫苗。135人中,男性64人,女性71人,年龄为22-96岁,其中84%年龄在50岁以上。62人有既往合并症,其中25人接种了2剂灭活疫苗,24人接种了3剂灭活疫苗,13人未接种疫苗。未接种疫苗者有1/3出现重症,接种2剂或3剂疫苗者未出现重症。
      研究通过VSV假病毒中和法,测量了血清样本中针对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和Omicron突变株(BA.2、BA.4、BA.5)的中和抗体滴度。结果显示,随着接种剂量的增加,未检测中和抗体的比例随之下降。值得注意的是,与接种2剂的人相比,接种3剂新冠疫苗的人具有高水平抗原始毒株中和抗体的比例更高,但具有高水平抗Omicron突变株的中和抗体水平的比例却明显降低。结果提示,重复接种(接种第3剂加强针)产生的中和抗体对接种株(原始毒株)的中和活性要高于新毒株(Omicron突变株)。
      接下来,研究绘制了不同疫苗剂量组的中和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显示接种3剂疫苗组的抗原始毒株的中和抗体滴度最高,但与2剂疫苗组并没有明显差异。与2剂疫苗组相比,3剂疫苗组的抗BA.2、BA.4和BA.5的中和抗体滴度显著下降。
      为排除观察到的偏差是由年龄差异造成的可能性,研究对80岁以下的样本进行了同样的分析,并观察到类似的趋势。为排除抗Omicron突变株的中和抗体滴度较低是由于3剂疫苗组的症状较轻导致的可能性,研究分析了检测到中和抗体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显示,2剂疫苗组和3剂疫苗组的轻症比例相同,都是68%,表明3剂疫苗组的抗Omicron中和抗体滴度更低,不是因为该组症状更轻微。
      研究还发现,在3剂疫苗组中,22.9%表现出低水平BA.2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和中/高水平原始毒株特异性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在2剂疫苗组中没有。研究还选择了高中和抗体水平血清样本进行抗原始毒株RBD抗体消耗实验,结果显示,3剂疫苗组抗原始毒株中和抗体滴度显著下降的比例明显高于2剂疫苗组(68.4% vs 33.3%),表明3剂疫苗组针对原始毒株RBD的抗体对血清中和的贡献更大。
      以上结果表明,在突破性感染中,重复接种灭活新冠疫苗会降低中和抗体对新的Omicron突变株的反应,这是由于其在原始毒株上有更强的免疫印迹。
      研究数据表明,重复接种灭活疫苗,可能会引起针对原始毒株的强烈免疫反应,但这反过来降低了对新毒株的免疫反应,接种3剂疫苗者针对BA.2、BA.4和BA.5的中和抗体的活性相比接种2剂疫苗者反而下降。
与2剂疫苗组相比,3剂疫苗组对Omicron突变株的中和抗体活性虽然降低,但两组之间的临床症状相似,且接种3剂疫苗被证明能够降低感染后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研究团队表示,该项研究仅限于接种疫苗后的突破性感染者,对于大多数而言,仍然建议进行新冠疫苗加强接种以预防重症。研究团队呼吁,在设计后续疫苗接种和加强接种策略时,应对免疫印迹保持谨慎,开发针对当前毒株和未来相关毒株的通用疫苗。(信息来源:生物世界)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版权所有 严禁镜像

地址:北京东城区广渠家园2号楼十层1013室  邮编100022

电话:010-62115986\010-62126275\010-67044735\010-67044736       传真:010-62115976        EMAIL:cmba@cmba.org.cn

京公网安备:京ICP备12032440号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